而今却是不同了,到了镇国府里,把招牌一挂,只是传授一些蒙学的知识,还有一些计算之法,便有人趋之若鹜的报名,而且给的是真金白银,一月三十堂课,直接三百钱,一班下来就是四五十人报名,这一月下来,足足十几两银子,妥妥的,收入高,可其实也就一日上一个时辰的课,清闲自在,还受人尊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已经入了作坊,晓得镇国府的作坊和研究院对于读书写字和计算要求甚高,也愿意继续进修,这些人在作坊里本来就有丰厚的薪水,所以也乐于花更多的钱来报名,只是要学的,就更精深罢了。
于是不少的秀才们,为了满足这个需求,也不免头痛,因为研究院对于计算和绘图的要求极高,人家要进修,想学的也是这个,总不能人家来学,你还教授他四书五经吧。
在京里混,谁都晓得这年月,银子才是真的,有的秀才开了高级进修班,一月下来,随随便便就是四五十两银子,教人眼红耳热,于是不少人也开始琢磨起高级进修班了。
所以不少人便千方百计地想去购买研究院里的一些书籍,大多都是叶春秋编写的书,如什么几何原理,什么绘图的知识,什么物理小识,这些在后世,大抵是一些粗浅的知识,可能初中生就能融会贯通,可是在这里,却成了极为精深的学问。
所以现在的情况,大多是叶春秋拿了一些知识给研究院,研究院去验证这些知识,而许多秀才则想尽办法把这些知识搞到手,努力去吸取其中的知识,再开班教授。
不需要有人去催促他们学习,也不需要叶春秋孜孜不倦地去散播什么奇谈怪论的思想,劝学在这里是多余的,可是每一个人,对于知识,尤其是这种新知识都有着一种渴望,学过之后,匠人们发现这些理论在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同时,慢慢地崭露头角,步步高升。
读书人呢,虽然暂时抛弃了四书五经,可是毕竟已经有了功名,举业无望之下,安身立命要紧,至少这衣食住行还是得要钱的,那敲门砖只好放到一边去,专心地去研究这些几何、奇数、偶数、绘图、重力诸如此类的古怪学问,也好多一个专业技能,有了这个,过富足的日子也不难。
整个镇国府,都弥漫着这种学习的热潮,越来越多人涌入,又有越来越多人去索取营养,甚至不少匠人和读书人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叶春秋不需用手里的鞭子,他只是偶尔搜寻一些简单的数理化摘抄出来罢了。
现在的镇国府,已是连栋的建筑覆盖,不知容纳了多少人,哪里都热闹非凡,三六九等,俱都在此开始着崭新的生活,渐渐的,人们发现,出行非要坐上车行的车不可了,因为时间就是银子,谁也不能耽误上工,所以镇国府的车行规模最大,依附于车行的车夫就有数百人之多,他们赶着车,犹如后世的出租一样,将乘客送到目的。人们发现,宽大的袍裙不利于生产,于是短装或者是紧身的打扮成了潮流,成衣铺子,现在最时兴的便是这种较为实用的衣饰。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