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牧深知内侍监军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军事的战斗力,这么问,只不过是想堵路振飞的嘴而已。
“路阁老觉得应该如何调整?”
“陛下,陆军方面,还好说,这海军一出海,就象放出去的风筝,若不加强制约,长此以往,必出问题。”
“路阁老所言,不无道理,陆军方面,随着外部战事平息,自然是要作些调整的。”
路振飞暗喜,立即说道:“陛下.英明。”
秦牧接着说道:“然这世上的事,总是有利有弊。人吃五谷杂粮,尚且会生病。难道因此便要绝食吗?朕相信皇家海军,海军之事,路阁老和杨尚书就不必过多忧虑了。”
在陆军方面,秦牧从善如流,同意在部署上作出调整。
这既是出于现实的考虑,因为随着四境逐渐平静,肯定是要减少一些边境驻军,以减少国家消耗的。
同时也是给路振飞和杨廷麟一个台阶下。二人是朝中重臣,不宜让关系闹得太僵,他们合理的建议,该采纳的,还是要采纳的。
但在海军方面,秦牧却是坚持己见,寸步不让。中国人是比较恋家的,秦牧相信,若不是迫不得已,海军是不愿在海外自立、抛妻弃子的。
退一万步来说,如果南海舰队给大秦弄回了几千万两的金银财宝,然后他们觉得亏了,自己在外头搞独立,这对大秦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真到那份上,那就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秦牧打算至少建四支舰队,如果两支远征,至少要有两支守在家里。
就算远征的两支舰队都背叛了,也不大可能回来威胁到大秦的政权。
何况远征的两支舰队一起叛变,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秦牧绝对不会因噎废食,把海军全部拴在家里看门。
秦牧直接把话题从海军上移开,问道:“路阁老和杨尚书以为陆军的部署,当如何调整方为上善?”
路振飞与杨廷麟对望一眼,心中暗叹。其实路振飞这次主要的矛头是针对海军,因为海军步子迈得太大了,这会促使大秦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这才是路振飞最担心的,大秦毕竟刚刚建立,实际不宜折腾过甚啊。
但皇帝态度如此坚决,而且也不是完全忽视他们的建议,至少于乎国内安全的陆军部署问题,已经是从善如流了,这总算让他们稍感安慰;
海军的事,还是慢慢来吧,先解决威胁更大的陆军外重内轻的问题,未尝不是正理。
杨廷麟奏道:“陛下,漠南蒙古,短期内应已不成大患,而朝廷如今在辽东、宣大分驻两处重兵,后勤补给损耗极大,也不利于内外制衡。
臣建议,把辽东与宣大的重兵各撤回一部分,分驻北京与洛阳。北京与洛阳都有水路连通,后勤补给通过水路转运,可以大大减少损耗,减轻朝廷的负担。
另外,这两地也是战略要地,辽东或宣大有事,可以迅速增援,同时兼顾中原,稳定国内。如此相互牵制,又可相互支援,可保无忧。”
很显然,杨廷麟这番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甚至是与路振飞反复讨论后得出的策略。秦牧仔细思量,觉得此策确实不错;
现在北海舰队驻在旅顺,这本身对辽东已经能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加上蒙轲的“八部联军”已经组成,对漠南各部,已经形成绝对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无须再在辽东和宣大保持蒙轲和马永贞两支重兵。
如果把宁远所部调回洛阳,再让马永贞一部调回北京由韩刚或别的心腹大将统领,这样对内可起到震慑作用,避免中原腹地兵力过于空虚,对外又能比较迅速的给予支援。还能大量减少长途转运日常补给的巨大损耗,可谓是一举三得。
“杨尚书思虑周全,朕觉得可行,明日朝会,再与武将们商议一下,看看还有没有可以完善的地方,朕便下旨施行。”
“陛下英明。”
至于西京,现在兵力实不宜减少,路振飞和杨廷麟也没有建议裁减西北的驻军。
这两个月不断有西域的消息传回,准噶尔已经从北疆打到南疆,兵指叶尔羌汗国首都叶尔羌城。
而对青藏和硕特部派出的使者,又没有传回任何和谈的进展。最后和硕特部会不会与准噶尔部联手进犯大秦,这还都是未知数。
现在虽然已派出李定国前往河西,积极防备,但河西这一块,如今仍是秦牧最大的一块心病,这个时候减少西北兵力,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这一点上来说,路振飞和杨廷麟还是出于公心的,至少知道哪里能动,哪里不能动。
**************************
ps:半个月不见太阳了,天空不是下雨,就是阴沉沉的,弄得心情都不好。两个星期没有版面推荐了,点击推荐订阅,样样严重下滑,成绩一如这鬼天气。兄弟们支持一点月票吧,让我看到一丝希望吧,跪求月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