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老希依旧没有分兵去攻击其他地方,还是只死掐着伦敦死战。
老希的战略也没什么错。德国人虽然在法国比利时的海峡另一边聚集了超过二百万的军队,但送到英国本土的却只在堪堪维持在二三十万左右。这些部队一旦分兵,一开始或许顺利,但最后必将淹没在英国人反抗的人海中。
反倒不如只抓住伦敦这一点,一旦击破,却可能直接击溃英国人的信心,轻松接收英国其他地方的财富和工业馈赠。
德国人需要的不是一个废墟中的英国,英国当世界霸主上百年积攒下的家产才是德国人最想要的。其中主要的就是英国数一数二的工业产能体系。
占绝了英国工业体系,德国人才有了跟美国人叫板的底气,甚至会直接迎来和美国人的和谈。
显然他再次抓住了英国人的痛脚。
英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为了不丢弃祖上积攒的众多财富,很多英国人根本不想迁移去加拿大,再说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离开家乡去那些蛮荒之地。
已经穿上了精美小牛皮靴的英国人已经怕回到光脚踩在泥泞上的时代。很多人都希望停止这场战争,保障他们的财富不会在战火中化为灰烬。
议会中要求和谈的建议越来越多,丘吉尔不得不把伦敦作为底线,以挽回众多人的信心。
从德国人登上大不列颠岛开始,战前做了无数承诺和保障的丘吉尔已经被很多人咒骂为大骗子了。
战争中利益的损失也使得丘吉尔得罪了很多人,要不然丘吉尔怎么会二战一结束就被赶下台。
此时,丘吉尔只能咬牙顶着德国人的矛尖,幸好他身后的皇室也是没有退路。就像鲁肃劝孙权一样,别人可以投降,但皇室投降就完了。他们宁愿死拼到底,打烂了退到加拿大去,也不会投降德国当傀儡。
所以丘吉尔的地位还算稳固,只是随着德国人越来越强的攻势下,他的地位也摇摇欲坠。
他所期盼的苏俄人正被德国人打得依旧没有进入反击阶段。而美国人又摊上了亚洲的一摊子事情。
这使得英国皇室和丘吉尔对美国人做了更大的让步。
英国人更多的让步使得美国人已经捞足了好处,现在也该到了收网的时候。要不然后果将无法收拾。所以美国人十万远征军开向了大不列颠。
为了保障行动的顺利,就连美国海军的力量也向欧洲倾斜。
这也是美国人在斐济海战中失利,却一直没有大规模行动的原因。
现在的美国海军实力还没有达到二战末期的巅峰时刻,工业机器运转加速也需要一个过程,大量的战舰还在船台上没有下水。而服役的海军主力却抽调向欧洲。
在大西洋上,老旧战舰都开始了和德国海狼的搏杀。而太平洋上只留下一艘衣阿华战列舰和6艘航母挟制日本人的南下进攻,被动防守。
美国人不急于和日本人对决,日本人的刀影并没有唬住美国人,只是时机不对,他们要先照顾欧洲,这打乱了孟享的原定计划。
此前的八日战争是他的一次对外界反应的试探。
最主要的还是试探美国人的反应。
英美请求华夏对日作战,最希望的是华夏在朝韩半岛甚至是日本本土作战,让华夏南下毕竟有些不情愿。
但这一次华夏军队南下,美国人并没有什么过激行为,反而加大了对华贸易。
这让孟享松了一口气。
后世人都知道,美国人在二战并没有尽全力,孟享也无法估计出美国人的底线在那里。
他始终都是把美国当做了华夏崛起障碍中的最后boss,既然华夏要攥取亚洲的利益,触手伸到中东,甚至澳洲、非洲,亦或者南美等地,必然要和美国发生冲突。
抱着双方始终有一战的念头,孟享一直希望先削弱美国人的力量。
即使华夏海军已经随时可以拖出来和日本海军一战,但孟享依旧希望先让日美先来个狗咬狗。
但他等不到美国人平缓了欧洲危机后,再和日本人决战。他需要尽快的收割南方的果实。
孟享还曾考虑过其他的选择,一个是让欧洲危机稍作平缓,让美国人先和日本人激烈的打一场。这样就需要先压制一下德国人,而且美国人不一定按照这个套路来。
一个是让德国人拖住美国,使得美国顾不上亚洲。这样日本这把菜刀就废了。
这不是孟享希望看到的。
“最根本上,还是需要美国人两线作战!”孟享纠结了半天才发现,需要把美国人的激情再次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