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正德王朝 > 第二十九章 新的勋贵集团

第二十九章 新的勋贵集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明史之中,杨家父子都各自有传,并且都列各自卷首。

杨慎,字用修,他在前文拍卖会时已经出现过,是明朝三才子之一,与解缙、徐渭并列。

但这三大才子,运气都非常不好:一个被活活冻死、一个被无期贬死、一个疯掉穷死。

所以什么江南四大才子、大明三大才子之类的东东,如果你穿越了,千万不要去当,否则便会享受各种稀奇古怪的死法。

不过他的才子之名,倒是一点也不夸张。

简单举个例子,那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他写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句话,曾经让无数人黯然泪下、神魂颠倒。

抛开文学上的成就,杨慎在政治上的运气,也不是常人能比的。

他从小就得到了李东阳的赏识,固然有拉拢他父亲的意思,但能够成为李首辅的得意门生,这就意味着,他不仅是皇帝的亲信班底,更是文官集团未来的领导者之一。

这是一个比他父亲还要有利的优势,在原来的正史中,他明年科举失败,四年后得到状元,人生到达一个顶点,不过又因先后得罪正德皇帝和嘉靖皇帝,没能成为大明文官集团的带头大哥。

在被朱寿这个宅男改得乱七八糟的后正德时代,杨慎除了跟父亲一起侍候皇帝外,还在积极准备明年的科举。

朱寿让他当自己的伴读书童,这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前文就说过了,皇帝身边的人,绝对不能没有官职,就连递草纸擦屁屁的太监,起码都是七品官。没有官职的人,除了宫女外,是没有机会在皇帝面前露脸的。

因此杨慎的官方职务是:詹事府司经局的正字。这是一个从九品小官,但詹事府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专门侍候太子和皇帝读书的,大明的阁老们,大多数都是依照考进士、进翰林、入詹事府、升六部这一捷径,最后才当上阁老的。

虽然不是左右春坊的要职,但司经局也算是不错的了,好多进士还求爷爷拜奶奶的哭着想进来呢。

如果明年杨慎高中,别说是状元了,就是跟他父亲一样,考个第三甲同进士,不出十五年,必定成为大明朝的新阁老。

今年才十九岁的杨慎,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看着他父亲的苦瓜脸,心里颇不以为然。

跟他父亲和老师不同,杨慎有个致命的缺陷:目无余子,意思就是不怎么瞧得起人,看人都是用鼻孔来看的。

他这个恶习后来被杨一清改掉了。据史书记载,有一年,杨慎去看望杨一清,看完后者的藏书之后,很装13的想考考杨一清,因为我们都知道杨用修的记忆力超群啊,用自己的长处去打别人的脸,岂不是很爽?

但杨慎被反打了一记脸,不管他问到什么问题,拿的是什么书,杨一清都能背出来,并且熟得很。这下小杨同志被震住了,从此性格大变,老老实实的钻研学问,看人也不把鼻孔拿出来了。

由此可见,装13这回事,一定不要在很nb的人面前施展,不然被打脸的可能性,非常之高。

不过朱寿喜欢杨慎,并不仅仅是出于以上的几个原因,而是杨慎读懂了他的心思。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几天前的大明武学院。

几十年前,于谦从三大营中挑选精英,建立了十万团营,从此成为大明的精锐部队。宪宗朝,团营被恢复后,又扩充到十二营,大约有十四万人。…。

到了正德皇帝登基的时候,团营的精兵,只有六万零五百人,加上老弱,也才不到九万人。于是又从五军、三千两营中挑选精锐出来,组成八万人的新精锐团营。

朱寿在开设大明武学院之后,打的主意,就是用武学院培养军官,用十二团营培养士卒。

但他使用团营的主意,遭到了文官集团的极力反对,甚至是太监集团,也有很多人不赞成。张永张提督曾经在私下里对皇帝说:“此乃取乱之道也。”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团营的设置原因来看,于谦建立团营,起因就是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这场战役,不仅让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五十万明军丢得一干二净,更重要的影响,却是它成建制地消灭了一个统治集团:武勋贵族,简称勋贵。

朱重八起家的班底,就是他那班淮西哥们,虽然被重八哥下狠手整死不少,但总有一群人幸存下来,加上朱棣靖难时涌现的一批精英武将,这些人就组成了大明前期很有特色的一个统治集团:勋贵。

勋贵集团和文官集团,在英宗朝以前,地位是差不多的,当时文官们的地位,还没高到让武官们低三级的地步。文官和武勋的抗衡,是当时的政治面貌,而太监们,还在努力读书呢。

成立于宣德元年的内书堂告诉我们: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从此,太监们站起来了,他们逐渐成为了大明朝举足轻重的一股政治势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