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便于管理和怕出差错,晓娴模仿现代有些餐饮店的做法,让客人们先付钱拿餐券,然后交给伙计拿吃的。
李丽红并不识字,幸好铺子里的吃食品种并不多,晓娴就特意教了她学写饺子、鸡蛋等几个字。后来又担心生意忙时,写字会耽误时间,干脆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像鸡蛋就画个圈,饺子就划个波浪线什么的,客人看不懂,但晓娴他们几人能看懂。
那名小伙计在王南华家的铺子里做了好几年,是识字的,他和沈晓峰负责给客人们送吃的,客人不多时,沈晓峰去后厨包包饺子,做做其他的杂事儿。
铺子开业这天,王南华依然替晓娴请了鼓乐队过来,不但他来了,就连杨大人和吴作贵也前来捧场,这倒让晓娴十分的意外,但更多的是惊喜。
杨大人和吴作贵都是县里的地方官员,有他们来捧场,往后就不用担心有人再来捣乱什么的。
而黄云霸也来了,并送了礼物,是一柄玉如意,价值不菲。
还有银桥镇上一些商铺的掌柜和以前一些常客,知道这边的铺子开张,都特意前来捧场造势。
晓娴在铺子开张之前,就印了些传单沿街发放了,因此大多数人都知道这儿开了家饺子铺,今天开张。
震天的爆竹声响起,鼓乐声欢快的奏起,‘沈记饺子’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显得格外的醒目,本就是繁华热闹的街道,再经过这一番造势,客人们开始络绎不绝的临门了,小声鼎沸,贺喜声和笑声不断,铺子里热闹起来。
沈晓峰和李丽红都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儿,特别是李丽红,客人们来的第一关就是去她那儿。她不但有些手忙脚乱的,还十分的紧张,幸好晓娴早想到这点,特意关了银桥镇的铺子一天,让吴天兰和文氏、珠儿也过来帮忙。
有熟练的吴天兰和文氏在一旁帮衬指点着,李丽红渐渐的也放开了,手脚利索了许多。
一时之间,铺子里外都十分的热闹,而杨大人和吴作贵等人,则让王南华陪着在后院的客房中吃饺喝汤。这客房是后来临时搭建的,有两间,专门用来招待特殊的客人的。
杨大人鲜少吃饺子,对晓娴所做的饺子,还有那味道鲜美醇厚的瓦罐煨汤,那是赞不绝口啊。就连对晓娴还心有芥蒂的黄云霸,也禁不住连连点头称好,对晓娴的怨恨好像也消了不少。
迎来送走一拔又一拔的客人,终于过了早点的时辰,铺子里渐渐安静了下来,后院的几只大盆中堆满了客人们用过的碗碟,珠儿正坐在小凳子上弯腰洗着。
王南华送走了吴作贵和杨大人,满面春风的回了铺子,笑着对晓娴等人道:“晓娴,杨大人对饺子和汤那是一个劲儿的夸啊,今儿来得客人可真不少,往后的生意应该会很好的,这下我就放心了。”
晓娴知道,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于王南华的鼎立相助,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铺子和体面。
“表哥,谢谢,要没你的帮忙,哪儿会有这铺子,而杨大人和吴大人更不会屈驾来这儿吃饺子的。”晓娴笑着道谢。
王南华对自己的恩情,岂是一句谢谢就能代替的。
文氏和沈晓峰也点头称是,都纷纷向王南华表着谢意。
王南华则沉了脸,不悦道:“姑母,二哥二嫂,晓娴,我说过多少次了,咱们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怎老说谢字,如此见外和生份,是不拿我自家人吗?”
他帮助晓娴,完全是发自内心,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更不想因此而让沈家人对他存有感恩之习,特别是晓娴,他不想让她感觉到有压力,只想看着她开心就好。
“表哥,你误会了,我们没那意思,只是心里真的特别感动,忍不住嘛,就说了那个字。嘿嘿,往后不说就是了。”晓娴忙笑着说道。
文氏和沈晓峰夫妇也跟在后面笑着附和。
王南华这才复开了笑脸,众人都笑了起来。
中午,晓娴亲自去买了肉和蔬菜回来,做了一桌子丰盛的午餐,大家一起开心吃了。
县城就是县城,生意比银桥镇要好不少,晓娴粗略算了下,因为没有房租,除掉人工开支后,每天大约能赚一两多银子,一个伙计不够用,王南华让刘掌柜又拔了两个过来。
沈晓峰每天清早会赶着马车将晓娴调配好的馅料送去银桥镇的铺子,然后再赶回县里开铺子做生意,生意在晓娴等人的努力下,渐渐步入了正轨,收入也一天天的在增加。
双抢要开始了,晓娴让吴天兰帮忙去康家找康庆昌来商量双抢一事,却生了意外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