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富先生对自己的自信和敌人的不屑,源于这些年他就是投机领域的祖宗,而能够威胁唐氏江山的因素并非没有,但绝不会是此类鸡鸣狗盗的钻营伎俩。
刘峦雄确实在两条大鱼——李兆基的中华煤气公司和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集团身上割肉成功,已经不是此前的“小打小闹”了,但这里面的偶然性仍然太大,毕竟他的敲诈需要看起来真的是那么一回事,具有成功收购的威胁,能够击中人性的弱点。
就拿香江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煤气生产、输送及供应商中华煤气来说吧,它和香江电讯、香江电灯、中华电力一样,都属于香江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垄断经营的性质,只要架构搭起来了,收益便持久而又稳定,因而长期都被英资把持。
到了1983年7月——香江经济大形势因为香江前途问题躁动不安的时候,李兆基突然出手,拿下了中华煤气的控制权,使其成为恒基地产的子公司。
李兆基作风低调,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人物,所以收购中华煤气的行动,闹出的动静不大,远远比不上李半城收购和黄、包裕刚收购九龙仓,以及唐焕与怡和大战那样轰轰烈烈。自然也很少有传媒去评价李兆基如何“大长了中国人志气”云云。
得到了中华煤气后,李兆基便将其做为向整个集团输血的工具,陆续出售股份套现,用于复苏的香江地产业,进而使得中华煤气的股价下挫,到了1986年,每股不过13港元。
刘峦雄所收购的华人置业,持有中华煤气大约百分之五的股份。这位目光敏锐的股市狙击手自然起了心思,很快便通过资本运作,把此权益转到自己绝对控制的中华娱乐,同时也顺便虚张声势了一下,刺激了股市投机跟风者的敏感神经。
事实上,虽然刘峦雄趁着李福树和冯秉芬内斗,拿下了华人置业和中华娱乐,开始算得上一号人物了,但他还不具备收购中华煤气的实力。因为要想收购这个目标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份,没有至少25亿港元的现金根本玩不动。
还是那句话,刘峦雄卖精卖血,也凑不出如此大数目的钱。
不过,未有败绩的刘峦雄,现阶段已经被好事者神化,“凶名赫赫”的他被股民追捧为翻云覆雨、无所不能的高人,凡是刘氏染指的股票,必会大升。
所以,得到消息的李兆基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冯秉芬的前车之鉴过去没多久。他一边镇定地对传媒表示,自己不怕有人收购中华煤气,一边暗中动用10亿现金,吸纳之前吐出去的中华煤气股份,其股价很快便飙升到20港元。
在这种情况下,刘峦雄收购中华煤气更是痴人说梦。
不过,刘峦雄不在乎“收购失败”没面子,他真正要的是股价被哄抬起来后的实惠。
这位股市狙击手果断地以每股20.2港元的价格,抛出手里的中华煤气股份,潇洒地抽身离场,又一次成就不败的威名。
至于另外一个大苦主——大酒店集团,授人以把柄的地方是香江老牌企业的通病,即拥有者所持股份过少。
虽然长期以来,大酒店集团被外界看成嘉道理家族的资产,但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投在中华电力上的嘉道理家族,并非大酒店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从1977年开始,梁昌家族第二代的梁仲豪,成为大酒店集团的最大股东,持有3100万股,占百分之三十一的股权;而嘉道理家族只有1023万股,和香江另一大英资家族——凯瑟克家族在怡和里只有一成股份的情况非常类似。
嘉道理家族和梁仲豪有君子协议,前者经营酒店及有关业务,后者经营地产,董事局主席由两家轮流担任。
虽然嘉道理家族对大酒店集团明显控股不稳,并且大酒店集团市值低于资产净值,是一个令人垂延的猎物,但众所周知,嘉道理家族这个香江屈指可数的犹太人超级富豪不好惹,所谓的收购只能谈谈而已。
简而言之就是,真正有足够实力的人,发财的机会多得很,没必要为了大酒店集团和嘉道理家族死磕,而那些蠢蠢欲动者又欠缺实力,尤其适合下手的时机。
刘峦雄便是后者当中的一员,并且很快迎来了出手的绝佳机会。
原来,大酒店集团第一大股东梁仲豪有心淡出。
得到消息的刘峦雄果断出手,拿下了2000万股;至于梁仲豪手上剩余的另外1100万股,则被丽新集团创办人林百欣之子、毕业回港开始参与家族生意的林健岳买去,
就这样,大酒店集团争夺战随即展开。嘉道理家族第三代——米高·嘉道理,受老爹所命,拍马出战。
事实上,嘉道理家族在这场危机当中的被动程度,远比外界所认为的严重。盖因嘉道理家族的主要资源都投在了电力生意上,对中华电力的掌握绝对杠杠的牢靠,远远不是大酒店集团所能比较的。可也因为如此,其手头有点紧,缺少应付这场突然而来的变故所急需的现金。
当然了,根基深厚的嘉道理家族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商誉,这个无形的东西,还真是一个无价之宝。
因为刘峦雄的名声实在太臭了,大酒店集团的很多股东担心这个“拆骨专家”进入董事会后,会把大酒店集团的优质资产拆分得七零八落,所以对他十分不待见。
结果就是,拥有3000多万股的刘峦雄和林健岳两家联盟,实际支持刘峦雄的不到600万股。
尤其这个商誉,进一步使得米高·嘉道理火速地从唐焕设在香江的基金会周转过来一亿美元。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得到喘息之机的嘉道理家族,玩命地吸入大酒店集团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