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所有人发了言,孙迪华说道:“现在大多数同志是同意让薛华鼎同志担任昌宜县县长的。只有极个别同志反对。我作为市委的一把手,按组织原则可以拍板向省里推荐他。但是,我还是先在这里说几句。”
孙迪华的话让冯老头很是气愤,他插话说道:“孙书记,你说的话不准确。什么极个别同志?我们是二票反对。”
孙迪华反问道:“难道二票就成了大多数同志了?”
冯主任嘴里嘟嘟地说道:“那也不是极少数吧?……”他的话说的很小,也不很正规,孙迪华自然采取无视的态度。
孙迪华威严地扫了众手下一眼,缓缓地扫过之后,他才开口说道:“刚才听了牛市长、冯主任的发言。我有一个感觉,我觉得你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几年前。看一个干部能不能当领导,难道一定要看他的年龄,二十几岁就不能当领导?笑话!那中央为什么提出干部要年轻化?又怎么实现年轻化?你们口口声声谈资历,那我问你们什么叫资历?嗯。”
孙迪华用手指重重地点了点桌子,说道:“难道你们眼里的资历就是熬时间?熬过十年二十年就有资历了?人家在下面辛苦工作,每年都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成绩,那不算资历?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我相信你们也懂这些道理,为什么在薛华鼎同志的任职上说出这些荒谬的话呢?老实说我感到很奇怪,也很不理解。刚才格衡书记说的没错,我们在座的同志应该给年轻人机会,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舞台。给机会不是请客送礼,不是拿组织的事、国家的事开玩笑,也不是私下传授。现在是在开常委会,是在大家讨论,没有一个人脑袋一模就定下来。还是在进行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讨论。”
说到这里,孙迪华声音小了一些,语气平缓地说道:“看一个人是不是具有某一层次的领导能力,不能够凭他是不是有担任过这个层次的经历。我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目光看问题。如果要先确认了这个人有了当县长的能力才让他当县长,要先确认了他有当市长甚至省长的能力才让他当市长、省长。那么,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没机会坐这里。
我就不信你们生来就有当书记、当市长、当常委当主任的本事。而且世界上也没有一种仪器能科学测量出某一个的领导能力是不是具有当县长、市长、省长的能力。那靠什么提拨干部?这不用我说吧?如果你们还不清楚,那么我就请你们放下手头的工作,进党校、进学校学习几年再来上班。一个有政治觉悟、有领导能力、敢闯敢干的同志不能提拨,那谁能提拨?我们的考察组也进行了考察,下面基层的组织也进行了推荐。我们一切都是严格按照程序来的,这样还不行,那么我就请问反对的同志,你们要怎么样才能推出、提拨一个干部。”
牛水生自知理亏,有点慌乱地说道:“让薛华鼎同志到一个全市收入第二的县,确实有很大的风险。现在他们的经济稍微滞后了一点,我们就派其他县的同志进入,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没有考虑好就说出的话,自然说的不全面,反而给人留下了攻击的余地。
果然,牛水生的话一说完,孙迪华就冷哼一声:“……,好,有些话我不说。那我在这里再问一下牛市长,全市各县包括各区,我们是不是应该统筹考虑?他们昌宜县缺少一个县长,难道我们从其他县调干部进去就犯了天条?触动了他们哪根敏感神经?怎么能说是我们对他们不信任了?异地任职是我们的基本原则,难道我们为了不让薛华鼎同志任职,我们就破坏这条原则。”
孙迪华还没有说你牛市长以前不也跟自己打过招呼要醴阳县的副县长去当昌宜县的县长,难道派醴阳县的干部进去就不是其他县的了。
牛水生连忙说道:“刚才我的话说得有点急,我的意思不是反对从外县调入领导,而是担心薛华鼎同志在昌宜县干不好,让我们全市第二大财政县出现更坏的情况。其实,这个第二大县也是才成为第二的,昌宜县多年以来一直是我们的财政第一大县。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只有昌宜县县委县政府团结一致,不断创新,再次成为财政第一大县是完全可能,是指日可待的。”
孙迪华说道:“我们从来没有不信任昌宜县领导班子,我们一直是充分信任他们的。如果我们认为他们不行的话,那我这个市委书记、管党群的格衡书记早就要考虑改组他们的班子了。如果明知他们不对而不对他们动手术,那是我们的失职,是辜负了上级组织的信任。你们可以向上级反映我们做错了,渎职了。”
这话说的有点重,牛水生说道:“孙书记,你也知道我的话不是这个意思。”
孙迪华说道:“我是知道。但你就肯定薛华鼎同志调过去的话,昌宜县真的就会一团糟,就会鸡飞狗跳?”
牛水生本来也只是气愤孙迪华没有按自己的意愿调动干部,刚才说的那些话也是基于这点说出来的,并非发现了薛华鼎多少问题。
听孙迪华这么问,牛水生也不想、或者不敢也没必要再跟态度明确的一把手强顶,就转了口风,说道:“这是讨论会,应该有不同意见发表吧?我出于对薛华鼎同志的怀疑而提出反对意见,我想这没有错。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不放心让昌宜县这个大县交到薛华鼎同志的手里。”
孙迪华说道:“我可没有阻止你牛市长、第一副书记的发言。我也只是在讨论。我尊重你的意见。”
牛水生没有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