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琅告诉他们,那是军纪范畴的问题,违反了军纪的自然有违纪的处理方式,不要把所有问题混在一起,最后就理不清了,结果就会对弊政一次次迁就姑息,这也是中国的官员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周琅还是觉得,有时候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采用手术刀的方式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考虑具体问题会更合适。否则一团乱麻拆不开,什么都不用做了。
大家经过讨论,最终做出让四分之一士兵轮换休假的方式,这还是周琅力主的,按照军官的观点,他们希望一次放十分之一,可那样整只部队轮换一遍还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去了。如果看不到自己轮换的希望,反而让士兵产生怨言,这项制度就是有问题的。休假时间一个月,也是周琅力争的结果,军官们觉得让大头兵休养几天歇一歇就够了。如果只是歇一歇,那也就不用休假了,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歇着,只有炮兵在战斗。这不是休养身体,而是放松精神,一个较长的假期才会有效果。
很快临时休假办法就制定出来,下发全军,从基层开始,每个队伍都大致安排了四分之一士兵休假。这些人当然不能直接解散,而是集中起来,安排修建的军官带领,然后沿着控制的交通线,一直去天津。没有时间让他们回家,这时代的交通方式不允许,德军在苏联打仗初期,还能享受假期,那是因为现代交通的高效,这个时代,如果拿破仑的軍队在莫斯科有执行休假的能力,最后也不至于狼狈逃出俄国。
所以这些士兵只能让他们去后方,也就是天津,然后宣布原地解散,要求每个士兵按照规定的日子来天津大营集合。允许士兵们在天津城,以及天津附近的安全区自由出入,周琅还自作多情的给士兵们写了游览指南,告诉他们天津有那些地方值得去,推荐了一些著名的寺庙,推荐大家去河边钓鱼,去吃天津的小吃,去戏园子里听戏等等。事实证明,他确实是自作多情了,因为大多数士兵解散之后,并没有四五零散的去享受他们的个人生活,依然聚在一起,相约去逛窑子去了。
休假制度推出之后,起到的效果比实际应该达到的效果更好,没有轮到休假的士兵精神也开始稳定下来,因为他们有了期待,更多的开始想自己休假的时候要去干什么,而不是之前只想着打仗,却又一直没有进展。
軍队的精神状况在快速恢复,军官们发现,少了四分之一的兵力,对作战结果的影响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该守住的地方依然守得住,炮兵少了四分之一的兵力,该有的炮击也没有停止,一个炮队十个人负责一门大炮,少三个人,其他人可以分担,他们也愿意轮换一下,并没有什么怨言。在周琅的建议下,休假次序是抽签决定的,没轮到自己只能怪运气差。反正总会轮得到,有希望就不会烦躁,俗话叫做有盼头就活的带劲。
在第一波士兵休假回来轮换的时候,洪九指的軍队已经在山东取得了相当的战果,并且打通了运河,跟周琅建立起了稳定的通讯。洪九指的部队中果然也出现了士兵精神问题,周琅颇有些得以的向洪九指推荐休假制度,当然这不是建议,而是要求,是命令。
洪九指委婉的向周琅劝谏,或者说抱怨。他的部队休不起假。从瓜洲一路打到天津,耗时三个多月,主要战斗都是三万多战兵负责,战斗减员严重,直接战死的虽然只有千人,可因伤、因病,尤其是因病而死的多达三千人,还有数千人身体状况不好,无法参加战斗,他手里能用来作战的战兵,就剩下两万多人了,已经比北伐前少了三分之一,还要让四分之一士兵休假,这仗还怎么打?
洪九指还建议,如果可以让他的士兵参与围困北京城,而不是按照计划继续去攻略山东的话,会让軍队得到休整。
还是想来北京。
借口是真的,但实际情况也是真的。周琅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洪九指的部队,遇到的问题跟自己这边是不一样的,他是一路打过来的,就算清军不堪一击,光是走路也不容易,从长江口徒步走到天津,路途两千里,万里长征都走了五分之一了。他们的问题主要是身体疲惫,或者身心俱疲。
周琅想了想,洪九指确实是找借口来北京,谁不想参与灭国之战啊,但周琅考虑到,他们的部队现实状况,也确实到了该休养的时候,来北京负责防守,作战强度不高,也算是一种休养。
当然也可以安排他们在山东休养,比如济南就不错,可以洗洗温泉。
但是洪九指想来北京,想参与这次灭国的大战,他手下的军官、士兵恐怕也想要这个荣誉。就算洪九指只是借口,周琅也可以容许他们这种小心思。
而且他们从南打到北,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取得了那么多的战果,按照世俗观念,他们配得上攻取北京的荣誉,他们的付出值得得到回报。
于是周琅传令,允许洪九指带兵北上,至于攻略山东的任务,转交由辅兵部队,能迫降则迫降,不能迫降可以不用强攻,没有明确的作战绩效考量。
不但如此,当半个月后,洪九指率部抵达北京城下,周琅高调的对他们进行了检阅,让他们从北京城前所有军营前齐步走过,安排士兵高举各种旗帜,请来了戏班子演奏鼓乐,把气氛闹的很热闹。
周琅要让他们这只打穿了满清疆土的部队获得足够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