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摄像机也跟着开始了转动,阿德里安抱起胳膊目不转睛的看着公寓的出口处。一秒,两秒,砰一声巨响,烟雾和火光从中喷了出来,而几位穿着防爆警服的专业替身也随即做出遭到气浪冲击的模样就地滚开。
拍摄中的爆炸场面和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完全不同,没有那么多的火焰,大部分都是烟雾,既不绚丽也没有冲击感。这需要在后期制作上加上调整,比如增加对比度、加快镜头转换又或者减慢播放速度等等。
这还是阿德里安第一次执导爆炸场面,所以他不仅动用了两台摄像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外,还特意找了个有经验的副导演帮衬。
“基本合格,根据你的要求的话,”副导演马斯特森指着监视器上的画面对阿德里安解释道,“后期的时候可以让画面更加明亮,然后慢放,这样既有凝重感又有冲击力。”
“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阿德里安『摸』着下巴问道。[]好莱坞之王200
“如果按你的要求的话,可以不用进行太大的改进,”马斯特森的回答很巧妙,“能一次就拍摄到这样的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那就再拍一次,当做备用,然后再根据你的感觉再拍一次,我会让爆破师按你的要求去做的。”阿德里安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就多拍几次,正好有场地有时间。否则要是后面发现不对需要重拍的话,那就太麻烦太糟糕了。
如此反复拍了两次后一上午的时间就差不多已经过去了,每次拍摄之前爆破师和道具师要把各种道具布置好,而每次拍摄之后都要有人第一时间上前进行清除工作,这些都需要很多时间。尤其是拍摄完的清除工作,别以为可以钻空子不做直接继续爆破,社区机构的人都在旁边监视着的,况且这些都写进了协议。
阿德里安并没有在意这些,只要电影效果达到了他的要求,多花点钱也没什么。至于两位主要演员,他们依旧在很敬业的做着准备。
简单的吃过午餐后,剧组休息了1个小时再次开始了运作,大约花了40分钟左右将外面的和警察有关的镜头拍摄完毕后,阿德里安开始拍摄雷诺和奥德曼的首次对手戏。
这段戏份就是,雷诺在成功从特警中混出来,向出口走去的时候,却被守在这里已久的奥德曼从后面开枪杀死,不过他临死前也拉响身上藏着的手雷将奥德曼也干掉了。
这里的镜头颇具寓意,当作为杀手的里昂终于从马蒂尔达那里得到了一丝温暖,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希望变得更像正常人的时候,他向着充满着光明的大门走去,眼看就要逃离这里的时候,身后的黑暗中却伸出一把枪来指在了他的背心上,让他最终倒在了离光明只有一步之遥的地方。
即使如此,他依然用最后一口气干掉了大反派斯坦,而斯坦最后的反应也很有趣,当他看见里昂身上挂着的那一大堆手雷的时候,只是平静的骂了句“**”,可见他的疯癫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不过阿德里安可没有太多的心思去分析这些寓意,那是影『迷』和影评人的事情,再说就算他真的在这里留下什么深意,影『迷』和影评人也可以解读得南辕北辙。所以与其去考虑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不如把精力用在讲故事上面。
从故事的角度来说,里昂也是非死不可的,而同归于尽是最好的结局。很简单,就算他逃出去了,只要斯坦没死,他和马蒂尔达都生活在紧张的氛围当中,电影的时间长度并不支持再和斯坦来次对决。更何况,不圆满的结局更能让人记住,也更有意味深长的感觉。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影评人或者说主流社会不会容忍电影里出现这样的……“畸恋”。虽然他们本身就不干不净的,但想要在电影里表达这种小萝莉爱上怪蜀黍,然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情节,那么必然会招到空前的口诛笔伐。
当然,电影导演也可以坚持自己的创作,毕竟这里是……嗯……自由的,但绝对会被边缘化会被主流社会所排斥,阿德里安只有脑袋进水了才会那么干。
这也是为什么记忆中吕克?贝松那版的《这个杀手不太冷》,在美国的票房不怎么样的原因之一,除了这是法国电影外,电影中某些『露』骨的台词——在美国看来比较『露』骨——也影响了影评人的感观,而这些影评人又影响了一大批影『迷』。
所以阿德里安在编写剧本的时候,特意在这些地方进行了处理,比如让两者之间的感情更加模糊,将亲情、友情以及爱情混合在了一起。台词也经过精心的修葺,某些镜头更是弃之不用或者换成别的,就像马蒂尔达穿着ing罩跳出来扮演某个电影角『色』让里昂猜那里,虽然ing罩是挂在外面的,但阿德里安还是用另外的角『色』扮演替换了,简单一句话,尽量减少可能的『性』诱『惑』的场面,而增加温情的部分。
当然,做这些的前提是没有影响主线情节,阿德里安相信经过自己的这番修饰,这部电影只会比原版更加成功。a!~!